老年情绪障碍您是否听说过?在2025年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期间,让我们一起来聚焦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。其中,情绪障碍作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,需要每一位老年人及其家属高度关注。
情绪障碍并非简单的情绪波动,而是一类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心理疾病。对于老年人而言,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抑郁症、焦虑症等。抑郁症患者往往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、对以往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、自责自罪,还可能出现睡眠和食欲改变、身体乏力等症状,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自杀观念和行为。焦虑症则常使老人陷入过度的紧张、担忧、恐惧之中,同时伴有心慌、手抖、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。
老年人出现情绪障碍的原因较为复杂。从生理层面看,随着年龄增长,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和调节功能逐渐衰退,影响情绪的稳定。比如血清素等调节情绪的物质分泌减少,就容易引发情绪问题。从心理角度而言,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、亲友离世带来的悲伤、与子女沟通不畅产生的孤独感等,都可能成为情绪障碍的导火索。此外,一些慢性疾病长期困扰老年人,身体的不适也会加重心理负担,诱发情绪障碍。
情绪障碍对老年人的生活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。在日常生活中,情绪低落会导致老人对自我照顾的忽视,不按时吃饭、不注重个人卫生等情况时有发生。在社交方面,他们会逐渐疏远亲朋好友,拒绝参加社交活动,进一步陷入孤独的困境。而且,长期的情绪障碍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,形成恶性循环。
面对老年情绪障碍,我们并非束手无策。家属要给予老人充分的关心和陪伴,多与他们交流沟通,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。鼓励老人培养兴趣爱好,如绘画、书法、养花等,丰富精神生活。作为子女的我们,面对逐渐年迈的父母,要多陪伴多沟通,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。
必要时,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,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,缓解情绪障碍症状。
希望在日常生活中,让我们一起重视老年情绪障碍问题。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,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怀,帮助他们摆脱情绪阴霾,重获心灵的阳光,享受幸福、安宁的晚年生活。
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| 海淀区卫计委 |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|